邹曙明 博士,副教授、育种系副主任,硕士生导师
副教授——邹曙明
邹曙明,男,1972年7月生,博士,副教授、育种系副主任,硕士生导师,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和曙光学者称号。1995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,1998年和2004年获得原上海水产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,2007.2-2008.3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分子、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。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农业部科技专项项目、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、国家 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科技攻关项目、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及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等项目。参加的课题《团头鲂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-“浦江1号”》 获200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(6);《中华绒螯蟹种质鉴定技术》获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(6)。
(一)科研方向
① 鱼类功能基因的发掘与良种开发研究
建立生长和抗逆相关通路新基因捕获技术,采用Tol2转座子进行新基因和顺式调控元件的发掘和筛选,建立可用于研究养殖鱼类生长和抗逆相关基因功能的平台。研究基因的信号传(转)导通路,并进行分子设计育种和转基因育种。
② 鱼类重要性状重复基因的调控网络研究
多倍化是鱼类进化变异的自然现象,也是促进鱼类发生遗传改变和新功能基因产生的重要力量。正开展包括Hox和IGF基因在内的重要重复基因的发育功能和调控网络研究,从功能获得和基因沉寂2个方面来研究姐妹基因的发育功能歧化特征;指导养殖鱼类多倍体育种。
(二)科研项目
[7]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“曙光计划”(2009-2011):《脊椎动物新Tol2转座子的发现及其在鱼类转基因及基因捕获研究上的应用》,15万。主持。
[6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2006-2008):《团头鲂四倍体复等位基因的早期进化模型研究》,23万。主持。
[5]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(2006-2008):《团头鲂四倍体复等位基因的早期分子进化模型研究》,10万。主持。
[4] 博士启动基金(2005-2007):《不育团头鲂的研制及其分子遗传特征》,2万。主持。
[3] 国家“十五”攻关项目(2003-2005):《团头鲂生物技术育种》,30万,主要参加人。
[2] 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(2003-2006):《不育团头鲂“浦江2号”的研制》,50万,主要参加人。
[1] 上海市教委青年基金项目(2001-2003):《亲本遗传因子和温度对尼奥杂交罗非鱼雄性率的影响》 经费:2万元,主持。
(三)发表和待发表文章
[26] Yuan J, He Z, Yuan X, Sun X, Zou S*. Evidence for duplicated Hox genes in polyploid cyprinidae fish of common carp, crucian carp and silver crucain carp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. (submitted).
[25] Zou S, Kamei H, Modi Z, Duan C. Zebrafish insulin-like growth factor genes: Gene duplication, structural and expression conservation and divergence. PLoS ONE (in press).
[24] Zou S*, Li S, Cai W, Yang H, Jiang, X. 2008. Induction of interspecific allo-tetraploids of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♀× Megalobrama terminalis♂ by heat shock. Aquaculture Research 39, 1322-1327.
[23] Zou S*, Jiang X, 2008. Gene duplication and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Hox genes in fishes.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73, 329-354.
[22] Zou S*, Jiang X, He Z, Yuan J, Yuan X & Li S. 2007. Hox gene clusters in blunt snout bream,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and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zebrafish, fugu and medaka genomes. Gene 400, 60-70.
[21] Zou S*, Li S, Cai W, Yang H, Jiang, X. 2007. Ploidy polymorphism and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mong reciprocal hybrids by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× Tinca tinca. Aquaculture 270, 574-579.
[20] Jiang X, Zou S*, Zhou P. 2007.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complete cDNA of chitin deacetylase from Mucor racemosus.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4, 167-172.
[19] Li S, Zou S, Cai W, Yang H. 2006. Production of interploid triploids by 4n×2n blunt snout bream (Megalobrama amblycephala) and their first performance data. Aquaculture Research 37 (4), 374-379.
[18] 邹曙明,李思发,蔡完其,杨怀宇. 2006. 团头鲂同源四倍体、倍间三倍体红细胞的形态特征比较. 中国水产科学,13 (6), 891-896.
[17] 邹曙明,李思发. 2006.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斑狗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.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5(1), 136-139.
[16] 邹曙明,李思发,蔡完其,杨怀宇. 2005. 团头鲂人工同源四倍体、自繁后代、倍间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. 动物学报,51(3), 455-461.
[15] 邹曙明,李思发. 2005. 罗非鱼染色体组操作研究现状与展望.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4(4), 343-349.
[14] 邹曙明,李思发,蔡完其. 2005. 团头鲂“浦江1号”一个RAPD标记的SCAR转化. 水产学报 29(3), 296-299.
[13] 李思发,杨怀宇,邹曙明. 2005. 快速近交对团头鲂遗传结构的影响和近交效应的估算. 水产学报 29(2), 161-165.
[12] Zou S, Li S, Cai W, Zhao J, Yang H. 2004. Establishment of fertile tetraploid populations of blunt snout bream (Megalobrama amblycephala). Aquaculture 238, 155-164.
[11] 邹曙明,李思发,赵金良,蔡完其等. 2003. 福建官井洋海区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.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2, 179-181.
[10] 李思发,邹曙明. 2002. 欧、美中华绒螯蟹源于中国长江水系绒螯蟹的遗传证据. 水产学报 26(6), 493-497.
[9] 邹曙明,李思发. 2002. 中华绒螯蟹在欧洲、美国的移居.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1(4), 393-396.
[8] 李思发,朱泽闻,邹曙明.2002. 鲂属团头鲂、三角鲂及广东鲂种间遗传关系及种内遗传差异研究. 动物学报48(3), 339-345.
[7] 杨怀宇, 李思发, 邹曙明.2002. 三角鲂与团头鲂正反交配F1的遗传性状.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1(4), 305~309.
[6] 邹曙明,李思发,蔡完其等. 2001. 团头鲂良种雌核发育群体的建立及遗传变异研究. 水产学报25(4), 311-316.
[5] 邹曙明,李思发,蔡完其. 2000. 牙鲆和大菱鲆养殖群体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变异. 中国水产科学 7(4), 6-9.
[4] 邹曙明,楼允东,孙效文,沈俊宝. 2000. 用RAPD方法研究草鱼、柏氏鲤和3个地理种群鲤的亲缘关系. 中国水产科学 7(1), 6-11.
[3] 李思发,蔡完其,邹曙明等. 2000. 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品质分析. 中国水产科学 7(3), 71-74.
[2] 李思发,邹曙明. 1999. 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(中华绒螯蟹、日本绒螯蟹)群体亲缘关系和鉴别研究I. RAPD指纹标记. 水产学报23(4), 325-330.
[1] 邹曙明,楼允东,孙效文,沈俊宝. 1998. 鱼类低温适应机制及抗寒育种.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7(3), 231-238.
(四)参加学术会议
[13] Shu-Ming Zou, IGF1 signal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. 上海海洋大学-北海道大学学术研讨会,上海,2008.12.2.
[12] 邹曙明,斑马鱼IGF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歧化研究.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,青岛,2008.11.17-19.
[11] Shu-Ming Zou, Zhu-Zi He and Xian-Nan Yuan. IGF1 signal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. 2008’ Forum on Fish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Shanghai, China, 2008.9.27-29.